摘要: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媒體將在內容上更加專業(yè)化、組織結構更加公司化、品牌形象也將從個人魅力逐步升華為機構特色,資本的介入將變得更為普遍,并加速推動自媒體產業(yè)化進程。與此同時,傳統媒體通過推出APP、在微博微信開設社交賬號等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正在逐步融合。
一度被認為是小打小鬧的自媒體,在2016年成了一股蔚然洪流,從美國到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自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并習慣了一種以內容為核心、以社交關系為紐帶、注重分享和互動的移動閱讀新模式,依托于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和閱讀模式的變遷,自媒體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西方,自媒體最初被視為是公民媒體的一種。2003年7月,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公開發(fā)布了由肖恩·鮑曼和克里斯·威爾斯撰寫的全球首份自媒體專題報告《自媒體:大眾將如何塑造未來的新聞和信息》,其中對自媒體進行了初步定義:“自媒體是大眾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與全球信息及知識系統連接后所展現出來的大眾如何提供、分享他們自身的信息、新聞的渠道和方式。”
在中國,自媒體發(fā)端于博客,后在微博平臺積蓄大批粉絲,并最終在微信平臺實現大范圍變現。按照運營主體,自媒體可以分為個人自媒體和機構自媒體(非新聞機構);按照內容的來源,可分為原創(chuàng)類和資訊整理類兩種;按照內容涉及范圍,可分為垂直類和綜合類;按照內容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圖文、視頻類。
自媒體在中國登場之初,憑借接地氣的文本風格和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給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提供了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資訊產品,特別是一批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大V給自媒體鍍上了一層個性魅力光環(huán)。本報告研究的自媒體,暫且限定在由單個或者數個自然人運營的類媒體機構。自媒體并非嚴格意義的上的媒體,但是卻擁有類似議程設置、信息生產與傳播等典型的媒體功能。
從2015年開始,一批頭部自媒體獲得投資,其生產方式也開始從個體戶式的作坊運營轉向公司化運作;自媒體的活躍平臺也朝向向多元化發(fā)展,從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擴展至各大主流新聞客戶端以及時下流行的直播平臺;一些自媒體也開始探索商業(yè)模式,既有與傳統媒體類似的廣告營銷模式,也有基于社群經濟的電商模式,還有兼?zhèn)鋸V告、電商的混合模式。
在可預見的未來,自媒體將在內容上更加專業(yè)化、組織結構更加公司化、品牌形象也將從個人魅力逐步升華為機構特色,資本的介入將變得更為普遍,并加速推動自媒體產業(yè)化進程。與此同時,傳統媒體通過推出APP、在微博微信開設社交賬號等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傳統媒體和自媒體正在逐步融合。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