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是媒體行業(yè)動蕩的一年,一些預兆表明2016年將會更加波濤洶涌。
先看幾個壞消息,僅在過去的1月份就已經發(fā)生了很多事: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宣布將會關閉美國頻道;Facebook聯合創(chuàng)始人、千萬富翁Chris Hughes收購老牌雜志《新共和》(New Republic),轉型遭遇重重困難;增長率曾經比Buzzfeed還高的Quartz,現在也將自己掛牌出售了......
去年,我們見證了著名科技博客網站GigaOm的衰亡及其在所有權易主后的復蘇。Verizon并購了AOL,然而這筆買賣卻沒讓誰感到舒心。Vox Media收購Re/Code也是如此。媒體界唯一稱得上好消息的是,Business Insider將自己以兩億美元的價格賣給Axel Springer,現在據傳Mashable也將以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這兩筆買賣都很劃算,也預示著類似的整合會繼續(xù)發(fā)生。
科技媒體經并購的背后,他們創(chuàng)辦的基本原則是否發(fā)生了改變,這個誰也不好說。但如今太多的媒體是免費提供內容的,除非它們能給消費者帶來真正巨大的價值,否則根本沒人為內容買單。人們對廣告也越來越不耐煩,尤其是線上廣告。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xù)了十年之久。然而,許多內容生產者卻仿佛還沉溺在以前,在整個行業(yè)的寒冬里給自己壯膽。
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再傳統的出版媒體也應該醒過來了,以下是七個最重要趨勢:
1、毫無疑問,新聞行業(yè)的日子最難過
新聞本來就是個很困難的行當,更何況當前廣告日益萎縮,競爭也愈發(fā)激烈。這在科技新聞領域尤其明顯,我之前在VentureBeat的同事都非常清楚,你必須每天都拼命工作才能保證跟上節(jié)奏。我們并不特殊,這是整個行業(yè)的常態(tài),每個地方的科技新聞工作者都需要常年盡快輸送最前沿的科技新聞,并且多年如此。
問題在于,即使你再努力,科技新聞也不是個好差事?萍济襟w在這幾年間吸引了大量的風投資金,當這些資金燒完時,真正的營利模式就會露出真面目,而其中大部分都不會樂觀。
只有行業(yè)里真正的佼佼者才能最終存活下來,他們往往會成長得足夠大,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建立起自己的廣告網絡。那些弱小的企業(yè)也可能成功,他們可以深耕某個小而美、價值高的領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