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地鐵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原因是有熱心網(wǎng)友反映,在乘坐地鐵的時候發(fā)現(xiàn),原本“單純”的語音報站變味了,夾雜了濃濃的“成都味道”。事情是這樣的,有網(wǎng)友稱在乘坐地鐵時聽到“火車南站到了,請前往XX麻辣烤魚的乘客在本站下車……”在常規(guī)的標準報站后,又硬生生地加了句“有到XX麻辣烤魚的乘客在此下車……”不免讓人感到尷尬。近日,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回復:經(jīng)過調查,目前已暫停該廣告。據(jù)成都地鐵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在該語音廣告上線的當天晚上,就已經(jīng)被撤下了。(10月29日《天府早報》)
事實上,地鐵語音播報商業(yè)廣告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014年,西安地鐵曾對報站廣告多等問題進行回復稱,由于地鐵處于虧損運營階段,地鐵內(nèi)的語音廣告是通過公開拍賣方式招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補貼虧損,實際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措施。有媒體報道,中國城市地鐵普遍存在虧損情況。據(jù)對28個城市的不完全統(tǒng)計,2018年僅杭州、青島、深圳、北京等4座城市實現(xiàn)收支平衡,其余24座城市都在虧本運營。也就是說,地鐵報站植入廣告,可以適當彌補地鐵建設和運營中的資金虧損。
但從公共利益角度看,地鐵屬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設的初衷是方便公共生活,讓市民獲得更多便利。地鐵站名也是公共利益范疇,如果一味盯著商業(yè)利益,片面追求廣告效益,諸如報站夾帶廣告過多過濫,勢必消減地鐵的公益屬性,影響城市的形象,弱化報站的功能。用群眾的話來說,就是“掙錢歸掙錢,別把正事耽誤了”。
地鐵報站主要功能就是引導乘客上下車,尤其對不熟悉這個城市的游客來說,最想聽到的是即將到達和已經(jīng)到達的站名,而不是其他。即便是到站換乘和站點附近的重要單位等信息需要播報,也應該在報告站名之后作介紹,更不能誰出錢就突出誰。否則,就是喧賓奪主,甚至可能是制造噪音,影響乘客視聽,淹沒站名坐錯站。
當然,也有網(wǎng)友認為地鐵報站包含更多信息和廣告是好事,符合現(xiàn)在社會的營銷模式。尤其是對于經(jīng)常坐地鐵的年輕人來說,到一個站播報附近的美食,可以給他們一個指引,或者多一個選擇。也有網(wǎng)友認為廣告內(nèi)容有待商榷,每個站都植入廣告,聽著很尷尬。還有網(wǎng)友認為播報時間不合適,如成都地鐵一號線,“火車南站到了,請前往xx麻辣烤魚的乘客在本站下車……對吃貨粉寵溺至此嗎?我是去上班的?”
筆者認為,地鐵報站廣告可以有,但不能失范。比如,要規(guī)范報站廣告的內(nèi)容,突出公益性、嚴控商業(yè)性;突出站名的播報,簡化廣告的篇幅;突出正能量,嚴防低俗化。同時,要把握好播報的時機,避免影響旅客體驗。其實,地鐵車廂墻體、拉手、DM等可供廣告的載體并不少,報站廣告收益只是“小插曲”,貴在少而精。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