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 MIUI 想贏利只能做廣告?
小米公司從開始的策略就是“硬件不掙錢,靠軟件盈利”的所謂互聯(lián)網盈利模式。之前雷軍接受外媒采訪時說小米不像蘋果,更像是 Amazon 賣 Kindle,硬件不賺錢,而通過硬件販售內容賺錢。所以,小米手機當年依靠砍掉硬件利潤來換取市場規(guī)模和用戶規(guī)模后,公司的估值和盈利的重任則必須壓寶在 MIUI 上。
軟件的盈利模式無非以下幾種(或他們的組合):
廣告推廣,常見于工具類和社交類應用,應用本身一般是免費的,靠展示廣告/推廣下載來賺錢。如獵豹的 CM 和新浪微博;
買斷收費,比如很多單機游戲,生產力工具。國內很難產生規(guī)模,如 Sketch、Windows 7;
增值收費,有按項收費,有按月支付,這是買斷收費的一種進化。早期的網游、生產力工具和一些服務,如 Wow、Office365、迅雷會員;
交易分成,提供某領域的服務,并從交易中賺錢,電商、O2O、手游聯(lián)運平臺可以屬于這類,如老虎股票、貓眼電影、各類外賣。
這四種模式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后再展開說,先把 MIUI 往這四種模式上套,可能的盈利方式包括:
廣告推廣:應用開屏、時間流廣告、個性化推薦(推薦應用或新聞)、應用商店付費推廣等等;
買斷收費:MIUI 的用戶特征(甚至國內整個環(huán)境)注定無法在軟件端提供買斷收費服務,而且買斷收費不具有持續(xù)性,不容易給投資人講故事;
增值收費:功能體驗類不可能收費,因為競爭太激烈,你收費的功能友商下一版就免費了;空間服務類功能,跟“買斷收費”一個問題,用戶群沒有付費習慣;
交易分成:MIUI 是在這個模式上探索過的,小米黃頁、小米生活兩者都失敗了,問題在于沒有提供足夠好的服務,且用戶沒有習慣。唯一在“交易分成”模式下說得過去的是游戲聯(lián)運,但要注意的是,游戲聯(lián)運本質上是跟出貨量正相關的,系統(tǒng)本身的體驗并不會太影響最終的收益。換句話說,華為、vivo只要出貨量跟小米一樣,那么在游戲聯(lián)運上掙的錢一定是同一數量級。
再看下 Amazon 的 Kindle 和 Sony 的 PSP ,這類產品相當于是硬件不賺錢的基礎上靠“交易分成”來產生持續(xù)的盈利。這個模式有兩個特點:
用戶購買硬件就是為了消費內容,甚至說沒有這些內容,硬件就沒價值了;
平臺相對封閉,且內容是高質量的。
用 Kindle/PSP 對比小米手機,在小米手機上跑的 MIUI ,根本無法提供具備上述特點的封閉環(huán)境和高質量獨家內容。唯一可能能走出這條路的,是擁有獨家影視資源且有能力燒錢的樂視手機。iPhone 則是更 imba,硬件賺腫了以后,還可以依靠交易分成賺的盆滿缽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