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的B2C和C2C之爭
最早子超做過互聯網電臺的產品,最關鍵的問題是,雖然互聯網電臺人人都可以是主播,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有,一時間電臺的節(jié)目會很多,就像淘寶一樣,短時間內釋放了大眾的生產力,長尾和眾包的力量凸顯。然而隨后的問題就出現了,就是海量的節(jié)目雖然有精品,也解決了個性化和制定化的問題。但仔細想想我們聽電臺是必須去自我篩選節(jié)目嗎?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去被動的發(fā)現好的節(jié)目,這才是電臺和電視臺的最大魅力所在,傳統(tǒng)電臺更像B2C模式。
就如同我們進入超市買東西,雖然每一個人都有各自對食品的喜好,但當進入超市的時候,我們其實是進行隨機性預覽,然后去感性的篩選超市食品。好奇和發(fā)現才是最好的購物體驗,驚喜永遠是預期之外的。我們在購買和選擇的過程中一定是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tǒng)電臺的質量整體上還是要比“UGC”電臺的比例上更優(yōu)質一些,也就是B2C比C2C更適合電臺的屬性。
C2C電臺為何市場依然巨大
其實C2C的互聯網電臺本質是一個社交屬性的媒體,大家對內容本身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社交屬性更多一些,因此這種陌生人社交的屬性會更強烈一些。因此新興的互聯網電臺的本質是和陌陌等競爭市場,就像豆瓣的小組被陌陌趕超上來一樣,它們本身全部是社交媒體。陌陌的群本身就是弱關系,必然是社交屬性與媒體屬性相結合的產物,和微信的強關系價值是不可同語的。
然而如果C2C不能快速的發(fā)展成為B2C模式,很多時候商業(yè)模式上會出現問題,這也是互聯網電臺都要面臨的問題。就像豆瓣一樣,雖然整體上是一個龐大而有質量的社區(qū),但整體上并沒有讓C2C進化出B2C的模式來,最終商業(yè)模式依然不夠直接。而微信的公眾號從最早的C2C自然生長,到后面逐漸的管制C2C,再到開始培養(yǎng)B2C的公眾號,當B2C的公眾號成熟之時,微信的公眾號也才能具有真正的價值,這一點值得很多互聯網電臺平臺去思考。
B2C電臺的未來之路更清晰
其實在平常我們聽廣播的時候,會停留在公共的場所,長途的旅行,學校和出租車上,這些地方的電臺廣播其實都依然在傳統(tǒng)的電臺范圍內,當然你說你可以選擇用手機聽音樂,或者聽手機里的互聯網電臺節(jié)目。但當傳統(tǒng)的電臺也能夠進行類似“喊紅包”的活動,也可以給主播留言,甚至可以和主播一起線上互動的時候;ヂ摼W電臺的那些優(yōu)勢“互聯網+”電臺也能完成的時候,最后比拼的還是電臺的優(yōu)質的節(jié)目內容。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