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挑選了幾支銀行廣告的案例,有的側(cè)重介紹業(yè)務,有的是形象廣告,不妨看看它們是如何講故事的。
把一張支票存入戶頭有多快?比給小狗刷牙快。美國五三銀行用一個計時實驗,加幾個特寫鏡頭,告訴你他家的移動應用有多方便、多好用,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字“快”。
為了吸引年輕客戶群,李奧貝納為五三銀行做過一系列“不用等”主題的廣告,比如不用等魚上鉤、不用等烤面包彈出,銀行 App 就幫你把事兒辦完了。
擰開門,掛上外套,把鑰匙往桌上一扔,躺倒在沙發(fā)上……一對年輕夫婦參觀他們的夢寐以求的新家——在田野里。美國聯(lián)邦銀行的貸款廣告采用了類似于無道具表演的方式,向你展示了從無到有的瞬間。
“這和舞蹈或者啞劇不同,哪怕是一個簡單的開門動作,演員永遠不可能達到實物表演的真實感! 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導演 Nicolai Fuglsig 實際上是在一幢真正的房子里進行前期拍攝,后期再將實物一一除去。
大鉆戒、美婚紗,從 1800 針的埃及棉床單上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個徹夜狂歡后的套間,而推門進來的,好像是自己的新婚丈夫喬治·克魯尼……
剛剛看著妹子失神的眼神,我都有點不忍心翻譯最后兩句字幕了。
“有些人生而幸運!
“而我們這些其他人,踏踏實實存錢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喬治·克魯尼太殺了,我先去緩緩。
干了這杯來自臺灣的雞湯。
大眾銀行這支廣告在 YouTube 上的瀏覽量超過了 550 萬次,基于 17 位平均 81 歲的“不老騎士”完成機車環(huán)島 1,139 公里的真實經(jīng)歷。
大眾銀行每年都會找一個最能傳揚臺灣精神的故事,改編拍成傳達品牌精神的廣告!安焕向T士”的故事所對應的正是臺灣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刻板印象,以及高齡社會的福利問題。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