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命:新聞客戶端的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
來源(廣告買賣網)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9/6 13:30:37)
3.最“兼容”的模式:Facebook的Timeline
Facebook的路徑是從社交和Timeline向上兼容傳統(tǒng)媒體。Facebook早先開放了新聞平臺,吸引紐約時報等傳統(tǒng)媒體入駐,將新聞融入Timeline。據傳Facebook也在開發(fā)新的新聞App。
做新聞看上去是Facebook戰(zhàn)略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更像是傳統(tǒng)媒體的一次機會。Facebook首席產品官克里斯·考克斯曾表示,Facebook一直致力于摸清用戶的喜惡,對此,Facebook絕對是為傳統(tǒng)媒體開放的“T臺”,根據用戶的喜好去做精準推送,不僅能獲得流量,還能獲得相應的廣告收益,但至于能不能紅,就看媒體們有多少真材實料了。此外,Facebook已經開始清除領用“標題黨”來賺取眼球的媒體了,無論站在媒體角度還是用戶角度,Facebook可以說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現在,回到文初那個問題,新聞客戶端究竟要回到什么樣的本質?未來的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
我的答案是,為解決人類的資訊獲取做出貢獻。就像滴滴快的本質并不是解決打車難的問題,而是解決人類的出行問題,打車難只是一個切口。又好比,社交只是微信的初始狀態(tài),微信的本質是“連接一切的接口”。
同樣,如果新聞客戶端還把自己局限于“新聞”,那么只會和傳媒行業(yè)一起沉淪下去,只有把自己放到“資訊平臺”的層面,從提供新聞到提供資訊,從提供資訊到提供服務,才能一直前進下去。
當然,想達到理想境界,需要相應的資源整合的能力,以及向公司要權限的能力。比如Facebook可以挾用戶以令媒體;騰訊必將遭遇事業(yè)部之間的博弈;百度新聞則在今年CJ期間開啟“刷百度新聞,得夢想特權“的活動,開啟”新聞O2O“的勇敢嘗試。。
未來永遠是美好的,卻也伴隨著相應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