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略網(wǎng):草根用戶看微博電商化,沒希望了?
來源(廣告買賣網(wǎng))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7/17 11:49:35)
日前,新浪微博在微電商峰會上宣布了聯(lián)合阿里巴巴、微賣等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建移動社交電商體系的微電商戰(zhàn)略,在產(chǎn)品上推出“微博櫥窗”入口。作為新浪微博上一個默默無聞、粉絲量極低且多數(shù)為僵尸粉的草根用戶來說,聽到此消息還是有那么一點點惋惜。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畢竟刷了這么多年的微博,和絕大多數(shù)用戶一樣,我還是希望新浪微博不忘初心地存在下去。不過既然新浪微博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情懷類的話就不多說。對于新浪微博回歸或是已死的觀點,我還是稍有中立,個人認為,微博做微電商不一定是阿里對微博剩余價值的利用,新浪微博暫具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微博落幕尚需時日,回暖有機會,電商化可以作為自救一試,但是要說真正回歸,困難要大于希望。
新浪微博暫具有不可替代性,真正落幕還需時日
微博今天的漸衰與微信的崛起有很大關系,但要說微信完全替代微博是不可能的。微博和微信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性存在:一方面,微信和新浪微博產(chǎn)品的根本屬性不同,用戶群體的關系鏈大不一樣。另一方面,相比微信,微博一部分用戶主動傳播信息,一部分用戶被動接受信息,這比起用戶主動去抓取和搜集信息更及時更全面;微信雖然用戶活躍度極高,但用戶的信息接收較為主動,與朋友圈信息傳播的狀況、所關注的公眾號的類型和行為等有很大關系;微博信息的匯聚能力是由用戶的發(fā)布來支撐的,比起專業(yè)的新聞信息類媒體,微博用戶自由輿論權較高。所以能真正能替代微博的還是需要同類型同體量的產(chǎn)品。就目前社交市場形勢看,雖有大大小小各種姿態(tài)的社交產(chǎn)品出現(xiàn),但都沒有成熟的運營模式、一定數(shù)量的用戶,而且在性質上均偏社交行為,像微博這種媒體性社交性共存的開放性輿論平臺并未出現(xiàn)。
因此,用戶在新浪微博上還有一定的需求存在,新浪微博目前作為一個開放的輿論環(huán)境,在國內社交行業(yè)的地位短期內尚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一些信息的匯聚和分發(fā)還需要依靠微博。
除此之外,新浪微博還有一定的用戶和體量。雖然很多人在罵新浪微博,但真正離去的不多,他們即使不再生產(chǎn)內容,大多還是會將微博作為一個信息獲取和互動平臺進行瀏覽行為。
當然,有機會更有困難,微博做電商面臨的問題還是很多。
機會之下困難重重
首先,微博體態(tài)臃腫下構建和完善細分版塊較困難
新浪微博在經(jīng)歷了爆炸式增長后體態(tài)臃腫,用戶類型呈現(xiàn)多元化。對電商化,很多用戶是有需求的,他們只是反感那些并不需要的、雜亂無章、沒有可信性的推銷信息和廣告的騷擾,但是如果對準用戶屬性和需求展開商業(yè)化,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對新浪微博來說,做微電商最需要的是興趣版塊的細分和有效管理,這樣有利于電商的布局和精準投放,能從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真正需求,從而形成以微博平臺為中心的電商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