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如今這個商業(yè)社會中,很多人潛意識里面還有著“恥于言商”的想法。這也難怪很多人對朋友圈里面泛濫的廣告大發(fā)牢騷。
朋友群、同學群、興趣愛好群里也時不時有“我朋友的微店,麻煩大家?guī)兔D發(fā)一下”或者“新鮮進口車厘子團購”的叫賣之聲。雖然多數人嘴上不說,但總有人心里想,賺熟人的錢,真是好大的臉。
但問題是如果不是線上而是線下,你的鄰居在小區(qū)內開了一家便利店,是不是也是賺熟人的錢呢?而就算不是你的鄰居開的,你家樓下的便利店開得久了,是不是買賣之中的老板和主顧,是否也變成了熟人了呢?這是不是也是賺熟人的錢呢?你是不是也要打起標語聲討之呢?所以問題并不出在熟人身上,而是出在熟人的產品是否良心,價格是否合理,還有就是廣告是否有技術含量上。
在眾多被踢群的原因中,“濫發(fā)廣告”應該高居榜首,其次才是“不參加活動”、“不說話做僵尸”和“出言不遜與人對罵”。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全國人民貢獻了500多億,而剁手黨層出不窮,人人都在說消費產生快感,但為什么偏偏面對群內的產品信息而橫眉冷對呢?由此可見,問題不在廣告上,而在于是什么東西在做廣告和怎么做廣告了。
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身背無數個群,每個群內多多少少都有些商業(yè)信息,但有的就是被人搶,有的就是被人罵。小榮說自己玩微信以來最喜歡的是來自去了某外企的宿舍同屋所發(fā)的廣告,“她們公司每年都有內部認購會,可以用員工價購買護膚品,由于公司旗下有很多品牌,所以高中低檔都很齊全,價格也很喜人。所以每次都是大家翹首期待,一發(fā)下產品目錄和價目表都飛速訂貨!逼鋵嵕退闶菃T工價,也不可能是賠本賺吆喝,但價格合理,產品也是好東西,自然有人追著買。而宿舍群里的姑娘年齡相仿,背景相似,本來也就是需要護膚的時候,正好組成“愿打愿挨”的黃金配比。如果這個廣告發(fā)到男生群,估計就是應者寥寥了。
由此可見,即使是在朋友圈中發(fā)廣告也要注意技術含量,不然的話反而失去了做廣告推廣的意義了。
作者:佚名 來源:廣告買賣網
上篇:
下篇: